10/27/2008

[圖資學]1027資訊計量學

今天上課邀請到蔡明月老師演講
資訊計量學的一個發展歷程

[學習]
在1948年,阮加納桑提出圖書館計量學(librametrics),1969年普里查德提出書目計量學(bibliometrics)
書目計量學是:應用數學與統計方法到書或是其他形式的文字傳播。
書目計量學研究目的:提供關於知識結構與傳播的資訊。
可分為描述型書目計量學(descriptive bibliometrics)與行為型書目計量學(behavioral bibliometrics)
而常被討論的問題有:
*作者貢獻量的分佈狀態為何?各國的著作量分佈是否均衡?個人作者是指個人,團體作者是指機構
*若為期刊文獻,則為那一種性質的文章組成,是研究報告、評述性綜論文章(review article),抑或報導性新聞?
*應用在圖書館中資料的流通或使用方面的研究有那些?
例如:被借走的圖書有多少?核心期刊?期刊的使用狀況?
*文獻老化的研究於館藏的管理上如何應用?
像是使用到哪個年代,文獻就衰退?
書目計量學的應用在:書目耦合研究,引用次數計算

書目計量學重要三大定律:

布萊德福定律:用在文獻擴散,核心期刊
洛卡定律:作者生產力
齊夫的字詞分佈定律:字詞排名順序和出現次數

而為了透過探討引用文獻的目的與動機,了解本文與其他出版品之間主題連結的關係?
問題是缺少:引用的真實性

圖書館館藏評鑑也應用布萊德福定律加以界定學科之核心期刊與邊緣期刊,再配合文獻的老化研究,將可協助圖書館在有限經費之下,釐訂正確的淘汰與典藏之政策。
老師提到雖然這樣寫,但圖書館還是少用的原因?核心期刊有很多人在看,但是邊緣期刊還是有人在看
這又扯到80/20原則了

老師也提到:自我引用好不好?與引用了100次,其實是錯的,這樣好或不好?
作者可能為了提升自己的被引次數,而不斷自我引用,但自我引用的動機,我們卻不太清楚
而引用錯誤是研究者在抄錄參考書目時出錯、或不慎引用到二手文獻等意外狀況。

引文分析是書目計量學中的重要研究議題,
可以用來館藏發展,檢索。
重要資料庫有:
科學引文索引(SCI)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
藝術與人文引文索引(A&HCI)

[感想]
今天是邀請到蔡老師來演講,
記得上次看到他時,是我在政大面試的時候
印象中,他問的問題都很生活化,頭也低低的看我的資料
過了幾個月,再看到他,感覺又不同了.
很開心今天是講我熟悉的國語
也是我對書目計量學比較熟悉的一個主題
這種感覺真好
老師也提到了許多不同看法,與對圖書館有些許的建議看法
很多東西我們都是在書本,在理論中探索
而實際應用到現實生活,有幫助的
我覺得很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