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008

[社科]第五週: Theory and Research

[行動面]
上課時,老師把我們兩兩ㄧ組,針對上禮拜的作業:葉乃靜老師的文章作評分,我和謝志佳一組,我們兩個人的分數有部份是差異滿大的.在討論時,就說出為何會給這篇文章這分數的原因!並將兩人討論的結果再給文章作評分.
而我們討論出來的一些問題,例如:它主要參考的文獻時間太久遠,又單一;在兩個部落住的時間上有不同,是否影響到正確性...等.跟老師提問的結果,發現這些都不是問題,讓我覺得真是尷尬,覺得而且看文章的角度與深度還有待加強.

[學習面]
老師說中文文獻和英文文獻評論的方法不同,寫的方式也不同.
而一個好的文獻探討需要有集結的概念,將相關的資料集合。
不好的文獻探討是:
如果探討的各文獻的詳簡不一,缺少整合的概念;
是缺乏判斷力,只列清單,只是片段式的描述缺乏批判的,評論性的
好的文獻探討是:整合不同作者的主張和研究發現;研究的主張很清楚的陳述並以評論的角度陳述
理論的定義 理論的相關詞彙 例如概念 假設 關聯等. 理論將世界的現象用簡單的陳述將其概念化.
理論-通常是假定,概念,關係
人的資訊行為也很容易受到工作角色,個人特質,環境影響
the ISP model:
以Tom Wilson教授的資訊行為理論而言,他進一步將IB的構面區分為ISeekingB和ISearchB
以使用者觀點為中心,六個步驟為:
1.開始(initiation)
2.選擇(selection)
3.探索(exploration)
4.重點陳述(formulation)
5.收集(collection)
6.呈現(presentation)

Propositions and hypotheses命題與假設
命題:關於兩個或多個概念之間的關係。
命題就是以有真假值的句子所表達的想法。
不同的句子可能是同一個命題﹐因為它們表達一樣的想法。
假設:未經測試也未核實,以實驗證據一個理論提議的一個經驗主義地可測試性的版本。最用於演繹的推理,
假設代表科學研究的主要工具,沒有「假設」就沒有科學的產生。假設是研究問題的暫時性答案,假設只有經過「統計檢定」後,才能判定真偽。
[感受面]
今天上課時間比之前還要長,但可能是因為一開始是和同學間討論,有互動性,所以中間的下課時間,就覺得時間過很快,另一個原因我想是,老師在分組時,我的心跳超快,因為不知道老師接下來會使用什麼樣的方式上課,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接受,太緊張,使得整堂課都很緊繃!而我也喜歡在自己的教室上課!!
不過,今天看到有許多同學都能夠跟Foster老師對話,我就覺得好棒!因為我實在擠不出來一個字........

沒有留言: